濃密機主要是用于浸出液濃縮和廢水處理等需要固液分離的工作環(huán)境。
早期的濃縮效率及處理量不好,而且頻頻出現(xiàn)問題,如細粒沉降效果差,易產生“跑粗”,溢流水含量大和底流濃度低等問題,主要是因其技術和設計的問題。下面煙臺鑫海礦山機械公司簡單的講解下哪些設計影響了濃密機的處理效果:
一、沉降槽結構的設計
1、沉降槽槽幫較淺
通常情況下,沉降槽的生產能力與沉降槽的槽幫高度無關,僅取決于沉降槽速度和槽體的沉降面積。如果槽幫較淺(≤3.1m),顆粒在下降的過程中,會隨著礦漿的密度增大,沉降速度會逐漸減小,當在槽內某一界面達到臨界速度時,該截面位置會隨著進料與礦漿性質變化而變化,難以控制其濃縮效果。因為,槽內的固體顆粒不是在靜止的液態(tài)中自由沉降的。
2、溢流溝設置在槽內部
較早的濃密機采用的是內置溢流溝裝置,它離槽頂邊有8.15m高的距離,而且被木板蓋住,在其運行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無法觀察到溢流溝的情況,溝內的沉渣不能被及時清理,長久下來,溢流溝易被淹沒,導致失去溢流作用。
二、刮渣裝置設計
早期深錐濃密機的刮板裝置采用的是二對工字梁長短刮臂設計,長短刮臂成十字型安裝,每根刮臂上的刮板之間都留有空擋,且長短刮臂上的刮板相互交錯著。在刮渣的過程中,周圍的渣都是靜止狀態(tài),刮渣的阻力比較大,每次刮動,所移動的距離都比較小,所以需要多個周期的刮動才能將渣排出,這樣間斷的刮渣效率比較低。
這種設計的刮臂,實際上是一根由斜拉桿拉著的懸臂梁,它的斜拉桿剛度很有限,一旦工況波動或者排渣不及時,便會使得槽底沉渣堆積,以至刮板很難刮動,造成上翹,如果提升干因銹蝕無法提放的話,槽底沉積排渣不及時就會變硬渣,造成刮臂彎曲變形等。為了減少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必須定期停機掏槽,清楚槽底沉渣,這樣就加大了掏槽的次數(shù)。
濃密機開機前注意事項
1、檢查滾道和齒條上是否有雜物,耙子、潤滑及傳動部位是否良好,并清除濃密機上部以及周圍的雜物。
2、檢查溢流出口、組礦槽是否堵塞,底流閘門是否開關自然。
3、檢查三角帶的松緊程度以及膠泵的螺絲是不是有松動現(xiàn)象。
4、檢查滾筒是不是正常。只有以上四點確認無誤后才可以開機。
濃密機停機時注意事項
1、關閉給礦閘門,確保停車前尾礦已經(jīng)處理完。
2、確保給礦設備的清潔,清理給礦通道里面的雜物。
濃密機是一種用于處理各種煤泥水的濃縮澄清裝置。其特點是錐形濃縮池的高度大于直徑。和耙式濃縮機相比,具有利用深錐的自然壓力、可獲得較清凈的溢流和高濃度的底流、占地面積小、處理能力大等優(yōu)點。國外一些選煤廠采用深錐濃縮機已經(jīng)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良好的濃密機沉降工藝過程,必需具有七個不可短缺的階段:
1、泥漿與絮凝沉淀劑混凝、
2、水流減穩(wěn)階段
3、凝聚造粒階段
4、旋流迫降階段
5、水流減緩上升階段
6、過濾壓縮階段
7、清水穩(wěn)流層
您好,歡迎蒞臨濰坊興盛機械,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